1. 背景与政策演变
美国国会于 2025年6月17日 以 68–30 的投票通过了 GENIUS Act(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.S. Stablecoins Act)。随后于 7月17日 在众议院获得支持(308–122),并在 7月18日 被总统签署成为法律
该法律要求美元挂钩稳定币(stablecoins)必须由 高质量流动资产 全额支持,如现金、不到 93 天期限的 美国国库券(T‑bills)、政府货币市场基金等。同时必须每月公开披露储备组合 。
2. 为什么要这样做?官方动机与潜在好处
稳定币市场规范化:为长期缺乏联邦法规的稳定币市场设立清晰监管规则,防止系统性风险增强美元与国债的地位:财政部长 Scott Bessent 称,此举将强化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,同时刺激对短期国债需求增长 填补贷款缺口:随着国外投资者减少持有美债,稳定币发行机构成为新兴重要买家,支持政府融资结构。
3. 市场结构转变:稳定币如何成为主权债券买家?
目前稳定币总市值约 240–2500亿美元(2025年中),其中约 80%(约2000亿美元) 储备投资于国库券或回购协议。
Tether(USDT) 截至一季度持有约 98–1200亿美元 国债,占据市场份额 1.6%,年均可为美政府节省约 150亿美元利息支出。
成本与影响:Tether 股份增加1%,可能导致 1‑月期收益率下降3.8%–6.3%(高市场份额时)。
4. 政策红利与市场影响
短期国债收益率下降:稳定币机构大量涌入短期间接压低 T‑bill 收益,降低政府发行成本 。
市场结构影响:银行存款可能流向稳定币,减少银行体系可贷资金,促使这些投资者直接购买政府债券 。
人民币地位反哺美元:立法被视为美元储备货币体系的末端强化策略之一 。
5. 风险隐患不容忽视
系统性崩盘风险:若某稳定币发生市值脱钩,大量赎回集中于夜间、非流动时段,美债市场可能动荡,连带冲击金融体系。
消费者保护不足:法律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,用户资金可能因稳定币发行机构破产被锁定,无法保证兑付 金融时报。
监管空缺与杠杆隐忧:批评者指出新法可能间接允许大型 tech 公司从事类似银行业务,却不受全银行监管;杠杆化操作可能形成金融泡沫。
6. 深度透视:未来展望与行业建议
方向 | 解读或建议 |
---|---|
国债融资渠道 | 稳定币需求或支撑短期国债发行,帮助美国缓解外资撤出压力。 |
投资者行为变化 | 银行客户可能转向稳定币平台获更高收益,传统存款与券商结构或重塑。 |
监管演进路径 | 建议未来补充消费者保障机制、冲销与清盘条款,以及杠杆控制措施。 |
稳健技术配置 | 稳定币平台需强化透明披露、确保流动性管理与风险隔离机制。 |
国际影响 | 若美元挂钩型稳定币全球扩散,可能进一步固化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先地位。 |
总结
美国的国债与稳定币挂钩,标志着政策正式承认稳定币为合法金融基础设施,并通过GENIUS Act推动短期国债需求爆发式增长。这是一次财政与数字货币的深度融合,尽管短期内或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和重塑支付流动性,但也带来监管缺口、系统性风险与公众信任问题。